重庆精神文明建设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专刊】第25期
荣昌: 小讲堂发挥大作用
荣昌区在群众家门口开设“小院讲堂”,组织讲理论、讲政治、讲政策、讲法律、讲科技、讲健康、讲典型、讲变化“七讲”服务,以通俗朴实的语言让老百姓听得懂、听得进、记得牢。
完善体系,力求运转有序。一是搭建“四级”工作体系。建立区、镇、村、小院“四级”体系,以相对集中的院落为中心,建设实践点384个。二是建立“四级”志愿服务体系。建立专业化队伍,成立支队570支。三是明确“四必接”运转体系。采取“周走访、月活动、季评比”方式,分级管理、报单必接的原则,实行报单、接单、评单的闭环管理。
建立制度,保持创新活力。一是建立“十指连心”服务群众制度。推行“十指连心”制度,以“访”的方式,收集群众需求,利用“小院讲堂”解决群众困难,答疑解惑。二是完善“三治”融合治理机制。整合资源,培育“三治融合”新型自治小院96个,评为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有49个。三是走好“志智双扶”脱贫路径。围绕“两不愁、三保障”开展政策宣传与帮扶,引导群众由“要我脱贫”到“我要脱贫”的志智思想转变。
细化措施,做到常态长效。一是完善实施方案。出台《荣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“小院讲堂”工作方案》,做到活动“有任务、有标准、有监督”。二是出台激励办法。制定《荣昌区志愿者服务嘉许激励办法》,从表彰示榜、公共服务、政策保障给予志愿者激励。三是给予经费保障。按村民规模给予村(社区)补助,作为“小院讲堂”工作经费,保障志愿服务活动常态长效。
落地见效,提升满意度。一是创新理论,提升思想觉悟。“小院讲堂”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、喜闻乐见的形式,开展宣讲5000余场。二是密切干群关系,提高凝聚力。干群共同参与“共战疫情”“清洁家园” 活动、“十指连心”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六项制度,“十指连心”服务群众制度获评“2019年中国民生示范工程”。三是解决群众困难,提升幸福指数。发挥“小院讲堂”联系群众作用,策划服务项目755个,解决群众难题4039件,化解矛盾2546件。四是打造共建共治格局,提升文明素养。开展“十抵制十提倡”、“美家美户”活动,167个小院建立文明公约,建立村史馆、院史管,树立文明“乡风”。
奉节:积分银行积得“面子”提升“里子”
奉节县创新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银行,党政主导、群众主体、人人参与,坚持在探索中总结、在总结中深化,努力将群众的“面子”转化为思想的“里子”。
明细则,让积分可量化能落实。制定文明实践积分细则,以“学习宣传党的理论政策”“参加公益行动”为规定内容,根据村情形成“2+N”积分模式,按群众提议—村委商议—代表决议—乡镇备案的程序固化,实现“一个积分银行管所有”。开设文明积分账户,以家庭为单位100分制帐户,难事给高分、易事给低分,“问题”与“目标”对应,用“数”和“值”量化,建立“事事可积分、处处能积分、人人懂积分、个个想积分”和“不做不计分、做了就计分、多做多计分、做错扣积分”的运行机制。让群众成为主要参与者、受益者、评判者。
强引导,用积分抓示范树榜样。全县390个村全覆盖建立积分银行,以党员带头、能人示范、乡贤引领,推动以积分抓典型、抓示范、树榜样、树模范,打造“奉节道德”讲堂和“三沱议事点”“百小宣”“白家说”“欧歌会”“莲花乐”等实践品牌。开展感动夔州、奉节好人、孝心儿媳、好公婆、好模范、好家风、最美贫困户评比,使文明实践入脑入心、走深走实。
硬约束,用积分立规矩树正气。严程序立规矩,建立自治组织协会,推行“四议”机制,健全集镇公约、村规民约、家规家训。整乡风正风气,整治修豪华墓36起、无事酒57起、赡养义务行为5起,让群众身有所正、言有所规、行有所止。
重应用,用积分树新风倡文明。建好用好积分制度,成立积分评定小组,集中评议、严格审核,超出100分的上“红榜”,低于70分的上“黑榜”。兑现积分奖励,看积分比文明,积分代表“面子”,积分可变成日用品,可成为家庭荣誉,以“传家宝”传承后代。